第二百一十九章??塔娜入京(1 / 2)

这个问题十分敏感,面对皇帝的提问,屈平不得不认真思考起来。如果没说中谁当皇后,皇上一来不高兴,二来他日皇后上位,只怕对自己的第一印象要扣分。

刑贵妃早就表示无意权贵一心道,自然可以排除。那就只剩下吴贵妃和潘贵妃,且这二位都为皇上生下龙子,不分伯仲。但屈平知道皇上锺爱吴贵妃,以自己对二位贵妃的了解,吴贵妃德才美貌那是更甚潘贵妃的。

屈平说:“邢贵妃为皇上正室首妻,又蒙靖康大难,如果邢贵妃愿意,当立邢贵妃为后。如果邢贵妃真心向道,不愿牵涉俗事,以臣拙见……吴贵妃仪德才情,即得皇上欢心,又符合天下百姓对皇后之选的期望,吴贵妃便是立后的上佳人选。当然,立后虽是国事,也是皇家家事,还需要皇上和太后娘娘考量。”

赵构心道让你提个建议,你把朕对吴贵妃的欢心也说出来,那不是给大家摆明了自己的喜好吗。

赵构便说:“吴贵妃在大局上,确实眼光要高一些。”

赵构对潘贵妃印象减分,主要源於当初汪黄二贼要立潘贵妃的幼子为帝。

在赵构心中,那位小皇子已经当过一次皇帝了,是自己命中的绊脚石,将来的太子之位,恐怕未必会给他。

新入的妃子马上就要来,立后的事还是尽早能定下来最好。

李纲说:“皇上,臣认为立后之事,宜在新妃入宫之前议定为好!”

如果在塔娜入宫之前,皇后人选已定,比之入宫后再见证别人当了皇后,心中应该不会有那么失落吧?

屈平说:“安王言之有理。”

李纲得到屈平支持,赶紧说:“皇上,既然事不宜冲,六部尚书就和咱们一起前去拜见太后娘娘,问问她老人家的意见吧?”

皇上也想给吴贵妃一个最好的交代,便同意散朝后面见太后。

韦太后正在园中溜猫,见皇上带着李纲屈平和六部尚书造访自己,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,心中也有些头绪。

听完皇上和大臣说明了来意,韦太后说:“邢贵妃罹经大难,自己恐怕是不会有当皇后的念头了。但皇上还是该尊重一下她,去和她谈一谈。如果邢妃拒辞不受,那就立吴贵妃。吴贵妃心思玲珑,较之潘贵妃,做事大方得体顾全大局,且贤良淑德仪态上佳,诗书礼乐样样不差,是皇后的不二人选!”

众人得到太后的首肯,打铁趁热,辞了韦太后,再去拜见邢贵妃。

邢贵妃正在三清祖师座下青灯照耀中静思,皇上单独进去和她说明了来意,表明自己和太后以及大臣们第一选择都是邢贵妃。

邢贵妃面露苦涩,淡然道:“谢谢皇上和大家。罪妾要不是念在与皇上夫妻一场,早就出家求道,还说什么当皇后的话。我在这里清净的这几年,吴贵妃常来向我请安,我对她也算了解。吴贵妃才是母仪天下的担当。”

赵构心中苦涩,说:“其实你不用背负那么大的负担。那些事情都过去了,金朝也早已灭亡。朕已经帮你报了仇。”

“那些事情,在我这过不去!也不是我想背负,而是它就烙印在我的心里。只有一心向道的时候,我的心里才会明净。”邢贵妃平静地说。

赵构望了望高高矗立的三清天尊,希望他们能帮邢贵妃早日走出阴影吧。

“那你推荐哪位贵妃为后?”赵构问。

“我已不问世事。皇上自己心里有数,何必问我?自然之选,无愧於世,让可长久。”

赵构点了点头:“恭敬不如从命。朕走了。”

赵构情绪低落地走出来,大家赶紧问赵构结果如何。

“吴贵妃为后。”赵构简单说道。

建炎八年五月,皇帝赵构立吴贵妃为皇后,并大赦天下。

至此,赵构家业双全,后宫构架完整,人生再登高峰。

吴皇后虽登后位宝座,仍旧秉持高风亮节,每日问安韦太后,并对邢贵妃恭敬有加,对其他妃嫔乃至宫女都公正宽宥,一切行为自然而不做作,真正做到后宫之正、母仪天下,为后宫所尊重,为百姓所敬仰。

吴皇后,本名吴瑜,汴梁人,十四岁嫁於赵构,赵构登基后,累进才人、婉仪、贵妃。建炎八年登皇后位,后世史称宪圣慈烈皇后。

关於吴皇后还有一个轶事。当年吴父在吴瑜出生前,做了一个怪梦,梦见自己在一座亭子里,旁边种着牡丹,但却不叫牡丹亭,因为这个亭子上面有一块横匾,上面写着“侍康”。吴父醒后不知所以。直到后来吴瑜被康王赵构选为妃子,吴父才明白,梦中之意,原来是服侍康王的意思。或许是就天意使然。

吴皇后登位不久,屈平便启程前去太原府恭迎从漠北远道而来的新皇妃塔娜了。

塔娜一路坐轿而来,是不能随便与外人接触的,更别说露脸了。

屈平在城外接着送亲队伍,送亲来的是塔娜父亲,俺巴孩。

俺巴孩当然不知道当年是屈平遗计乱蒙古,使得斡勤和脱朵双双殒命,最后合不勒郁郁而终。

如果俺巴孩知道是屈平使得阴谋,他现在也不会喜笑颜开地和屈平打招呼了。

“襄王爷,有劳您大驾,辛苦辛苦!”俺巴孩腆着脸笑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