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第69章 第 69 章(2 / 2)

“朱载垣记得。徐景珩,文老先生和红姨好生奇怪。”

“刚刚打赌,他输了一个酒葫芦。”

“”

“红衣侠输了一身千丝甲。”

“”

“他们两个说皇上还有五次,没发现卖花小姑娘的古怪之处。”

“”

他在水里扑腾,三个大人拿他打赌孰可忍孰不可忍皇上气得哇哇叫,扑上来就要动拳头,徐景珩赶紧表示“都是给皇上的。”

“那也不行”

皇上气得小胖脸都红了,乌溜溜的大眼睛瞪圆,眼睫毛都飞扬徐景珩忍不住就笑“好,皇上还要什么补偿”

皇上举着拳头,眼睛一闪就有了主意“金华酒和麻姑酒。”

“皇上你要再过十年才能喝酒。”

“正好再多放十年。”

“有道理。百年老酒香十里。正好挨着十年后的清明端午,醇厚绵柔、芳香心旷神怡,饮一口愉悦开怀”

“拿来。”

徐景珩肉疼心疼“书房窗外的梅花树下。”发现皇上人一跳就要去挖,赶紧喊一声“等到喝的时候再挖。”

皇上自然知道这样的存酒不能动,围着梅花树转两圈,越转眼睛越亮“徐景珩,豹房的梅花林子里头,有没有埋酒”

“有。皇上一出生就埋了。等皇上长大去挖。”

皇上激动“有没有埋宝贝”

“有。据说当年先皇俘虏漠北小王子,赎金都埋起来。还有剿灭宁王的家产,也都埋起来。都给皇上。”

皇上更激动,小胖手抓住徐景珩的衣襟,却是一眼瞧见他眼里的笑儿,气哇。皇上气得大吼“宝贝没有,酒有没有”

“有有有。等皇上长大了,就去挖,保证有。”

皇上稍稍消气,呱呱呱“徐景珩,我明白了。酒色财气的本质,不用喝酒,不需要长大,人,从一出生就参与其中。”

徐景珩笑得骄傲“皇上说得对。”皇上小脑袋高扬,快速洗漱沐浴换衣服,去听青衫客叔叔讲故事。

徐景珩看着皇上快活,无忧无虑的背影,笑得也快活。

春天里,过了上巳节,还有清明节、端午节除了准备南下之外,还有去西域的江南书生,最后的五个人回来北京,北京人夹道欢迎,他们大哭;皇上接见他们,他们对着皇上好一场痛哭。

离开的时候,皇上是和春天一样软乎乎的一团儿,现在六岁了,茁壮成长,长得很好,鲜活、亮堂。他们就感觉,所有的苦,都不是苦,苦尽甘来的这一刻,一切付出都值得。

皇上也哭。皇上听着他们的诉说,眼泪汪汪。看完他们画的西域地图,更是感动。

皇上和文嘉五个人说“读万卷书走万里路,大明人走出去这一步,朕很骄傲,朕为大明人骄傲,朕为你们骄傲。”

说的文嘉五个人又是大哭一场。

这一次出门,对于他们的人生来说,重大到无法想象。他们也没想过这么久,他们也没想过会有这么多的磨难,更没想过,会见到那样一个叶尔羌汗国。

“皇上,古人说华夏、华夷,皇上,华夷可以是一家吗”文嘉哭的眼睛通红,也知道自己的言语大不对,却还是要说,“皇上,草民一路行走,皇上,他们也是人。他们的环境不好,顽强生存,他们的文化不如大明,但他们向往大明。”

皇上认真思考“和平互市以来,朕也有思考。华夏也好,蛮夷也好,和平是最好。朕现在也不知道答案,因为现在是乱久了,人心思安。可是十年后的情况,谁也不知道。

但是朕承诺,大明人,不分民族,不分种族,不分宗教信仰其实也分不出来了,那南海人,都黑乎乎的。”

文嘉没忍住笑出来,五个人都笑。毛澄的小儿子擦擦眼泪,哭道“皇上,草民记得,上一次来北京的时候,北京城沉重庄严,如今多了一份生机勃勃。这都是皇上的恩德。”

“皇上福泽四海,造化苍生。皇上的心胸和海洋一般大,接纳南海之人。皇上,草民相信,九州万方的子民,都会感受到皇上的胸襟,前来归附。”

皇上听他们拍龙屁,大眼睛眯眯成一对月牙儿“满速儿汗和叶尔羌汗王,朕都有册封。去年他们都送来贡品,很有诚意。朝贡很好,互市也守规矩,朕听说,山西甘肃,如今好多民族混居,到处是喇嘛行走,都好。”

“河套那里的顺义王,前几天刚来信说,大明文人去西域,怎么不去他那里热情邀请大明文人去他那里游玩,那些年轻人都学你们,嗷嗷叫着要去。气得礼部天天生气,说这是顺义王的圈套,巴不得内地文人都留在河套。”

五个年轻人一听,又哭又笑。文嘉他们一路回来,收到太多热情挽留,实在是深有体会。

“皇上,他们求知若渴,一心希望内地读书人过去教书。”

“不行不行。”皇上头摇的拨浪鼓一般“大明缺读书人。大明要建设很多蒙学馆,各地方都建,不光学四书五经,还主要学习医学,大明大缺人才。”

五个人震惊,他们听说皇上的湖广改革,工科学院,没想到皇上还要普及识字和医学。

皇上感叹“出使奥斯曼的使节在回来的路上。来信说,奥斯曼的苏莱曼一世,有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。学生们阅读、写作,学习教义。小学毕业后,想接受更进一步的教育,进入中学,学习语法、形而上学、哲学、天文学和占星学。更高级的是大学”

“朕知道,大明的学院很多,蒙学馆和书院普及,江南都出来不少女学馆。可还是不够。奥斯曼的学生结业后,做伊玛目神学或教师。大明缺教师,大明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科举,不是为了教书育人,这需要改变。”

文嘉结结巴巴“改革国子监”

“改革国子监,是为了要读书人正视其他学科,不要天天钻研八股文章,下一步科举试题也改革,鼓励大明的读书人全方面发展。”皇上觉得“全方面发展”这个词儿好,眉眼弯弯,“要再加大办学力度,首先需要老师。儒家不是天天喊着教书育人正好。”

五个人胸闷气喘,一口老血卡在喉咙口。皇上生气读书人天天钻研八股文,就说儒家本就是教书育人,垄断官场是“不务正业”

皇上笑眯眯的“大明变化挺大。你们好好休息一个月,多熟悉熟悉,朕都有活儿给你们。”

五个人都不知道怎么离开豹房的。

他们离开两年半,大明的变化太大太大。

士农工商都改革了,土地改革见效快,尤其有了红薯后,匠人改革暂时看不出来,可他们经过山西,光是山西热火朝天的道路建设,就够他们震惊的。

五个人回去后大睡三天,见到毛澄、文伯仁、章怀秀听说一件件大事宦官出洋;大明十万科举功名人,有三万被废除土地免税特权,一千人被撸下去科举功名;宗室皇亲国戚都焉巴,山东建设市舶司,还准备要建设辽东和金州卫

文伯仁叹气“这么多科举之人,还有无数寒窗苦读的读书人,去教书育人也好,有一份正当收入过日子才是根本。”

章怀秀郑重点头“想考科举的,以后再考。免得一个大男人天天读书,要老娘妻子绣花卖钱养家。”

文嘉“”说好的,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那怎么读书人就成你们口中的“米虫”了

五个人,就感觉自己就跟山里土包子一般,哪里休息的下来赶紧地熟悉情况。

皇上对他们的动静挺满意,皇上细细看他们写的写的西域见闻记,对那块地方眼热心热,也更明白徐景珩所说,那里是东西方要道的意思。

大明不能失去西域,否则会变成困在中原的井底之蛙。三月十八日,出使奥斯曼的使节团回来,皇上见到当年的礼部侍郎,兵部侍郎等等一千多人,更是对此有清晰的感受。

出使奥斯曼的使节团,一千多个人,没少一个,皇上很高兴,非常高兴。一千多人一个个瘦得皮包骨头,皇上又心疼不已。

他们对着北京城的老百姓痛苦,也对着皇上好一场痛哭,一边哭一边告诉皇上,他们看到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。

皇上震惊。

奥斯曼也是u斯林

和西域一样的信仰

和大半蒙古部落一样

皇上整整见了他们五天,奥斯曼跟来的使节团在驿馆休息,适应水土,他就拉着徐景珩一起研究,大明到奥斯曼的路途路线,使节一行人一路上的所见所闻,奥斯曼的位置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队

越研究越是震惊。

“徐景珩,奥斯曼的土耳其人,原本居住阿姆河流域,属于突厥人卡伊部落,花剌子模王朝的臣属。自古从事游牧,逐水草而居。二百年前,蒙古人向西扩张,迫使他们迁移。”

“据说两千年前,就有一波迁移。一直迁移到欧洲,就是现在罗马和希腊人口中的蛮族。好像是,汉武帝攻打匈奴,匈奴西迁的那一波。”

“地球真的是一个圆球,徐景珩你看这里,土耳其人趁当地兵乱,建立奥斯曼,发展壮大,至今有十个君主。领土有亚洲、欧洲、非洲,还有黑海、爱琴海、地中海、红海及印度洋的远航路线”

“突厥人的另外一只帖木儿王朝打不过奥斯曼,朝印度和西域打,引发印度和西域动乱,这就是西域满速儿汗急于求和的原因,叶尔羌汗国因此建立。

西班牙人打不过奥斯曼,又因为奥斯曼握有欧亚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路线,英明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,被迫支持哥伦布西航,寻找欧洲和亚洲新海线。”

徐景珩人安静,语气也没有变化,皇上瞪大眼睛。

哥伦布航海运动得到女王的支持,西班牙一跃成为欧洲大国,还来到印度和大明

皇上一把抓住徐景珩的胳膊“青衫客叔叔说,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军队攻入罗马,大洗劫。过程中,负责保护教皇的瑞士近卫队为履行职责,拼死抵抗,为了掩护教皇而惨烈战斗,损失达四分之三。”

徐景珩唯有叹气“希腊、罗马,对于欧洲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可是罗马几次遭遇大洗劫。”

皇上猛地摇头“不是这个。是西班牙在欧洲崛起,根据远交近攻,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,欧洲的其他小国必然会和奥斯曼合作,一起打击西班牙和神圣罗马的哈布斯堡家族。”

“应该是。奥斯曼还会有一波上升空间,苏莱曼一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,他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,一举攻打欧洲,占据更多的地盘。”

“那徐景珩你上次说,罗马大洗劫,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结束。接下来,是不是奥斯曼在文化方面,也占优势”

皇上担心奥斯曼朝东扩张,和大明争夺西域。

哪知道徐景珩一点也不担心。

“欧洲文艺复兴结束,加上大航海,接下来就是沉淀、发展时期。而奥斯曼,常年征战不休,盛世过后,必然引发各种问题。一兴一衰,此消彼长,胜负难定。”

皇上“”

皇上琢磨一会儿就明白。奥斯曼要占据欧洲,不是那么容易,甚至会拖垮奥斯曼,而那几个欧洲小国、荷兰、法兰西、英吉利,都会趁机博取利益,未来谁也说不定。

“朱载垣做好准备。”皇上决定,不管如何,大明要做好准备,不能老是这么被动。徐景珩摸摸他的小包包头,眼神宠溺“皇上很好。”

皇上的小眉毛一根根飞扬,眉眼都是笑。

“有一点要警惕,奥斯曼在欧洲寻找合作对象,分化欧洲,西班牙和神圣罗马,必然也会在奥斯曼周边,寻找合作对象,或者扶持一方小势力。”

皇上“”皇上着急,打开地图一看,更着急,“龙爪”指着莫斯科公国的地方“去年春节的时候,满速儿汗派使节来朝贡,说到一个事情。

满速儿汗北边的兄弟国金帐汗国,遭遇莫斯科公国一场大战。还说金帐汗国在衰落,恐怕抵抗不住兴起的莫斯科公国。”

“莫斯科公国就是西班牙和神圣罗马选择扶持的对象。臣大约有印象,这个国家身处欧亚交接之地,有亚洲蒙古人的勇猛,也有希腊罗马人的智慧,一旦兴起,必然是大敌。”

皇上眼睛瞪圆“大明的大敌”

“莫斯科公国借机兴起后,必然不会直接挑战奥斯曼,而是逐步蚕食周边地盘。金帐汗国的伏尔加河一带,一旦完全落入莫斯科公国,就直接和大明的北方接壤,大明打完北方女真,直接遇到莫斯科公国。”

皇上赶紧在小本本上记下来。

红石头里面的鬼鬼们都冒出来。

宋太祖“天下之大,超过想象。”

汉太祖“刘彻打匈奴,大唐打突厥,蒙古西征,居然引发那么多的大事。”

唐高祖“天下大事,一环扣一环。这大船越来越好,道路和马车越来越好,中原不能过自己小日子了。”

隋文帝叹气“皇上要改革,改革是必然,切记不能着急。当年杨广”

皇上明白“我知道,当年隋炀帝是因为要削弱世家大族,被集体造反,丢掉的皇位。”

大明太祖看着这张地图,默不作声。听到这里,有所明悟“大明的世家大族不足为虑。但是大明科举出来的士族,类似隋唐时期的八大世家,八大柱国。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