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事已至此,也只能是接受了。无他,给的实在是太多了。
由於战争没打起来,三十万大军的粮草只用了三成不到,这多余出来的粮草,如果运回去,路上的消耗至少要一半,再说也没有必要,武朝近几年风调雨顺,粮食充盈,几大产粮的粮价已经开始下跌了。
谷贱伤农,因此早在两年前,蔡元就已经开始出手,由朝廷大量收购粮食来稳定粮价。否则李谱也不可能调动三十万大军去御驾亲征,要是没点底气,光吃都能吃穷了。
他此番调动的目的,就是为了消耗一下粮食,同时也检验一下,太宗皇帝在河套草原多年的布局,养的这些军户真正的战斗力几何。
从最开始,他就只是想来一把军事演习而已。原本计划打一年的仗,只用了三个月就结束,粮草自然也就省下了。
他把这些粮草,就地二一添作五,命各城的守将,留一半,给突厥人一半。但给的那一半还有花活,四分之一是“安置费”,也就是落户就送的,另外四分之一则是需要以物易物的,突厥人可以用肉干,羊皮等来换。
如何交易的物价,则由新设置的“边贸司”来制定。这个边贸司,隶属於户部下,设员外郎一人,主事两人,汉、突厥各一人。这第一任的员外郎,就是一把赌对了的贺二。主事的人选还没敲定,在李谱看来也不是很重要,便交给了贺二自己定夺。
於是,边市的雏形便这样定妥了。处理完这些事情,李谱带着三万禁军和随行沿当年秦始皇修的“秦直道”,返回了京城。
由於是大胜而归,沿途州县都箪壶提浆以迎王师,速度也就慢了下来。
虽然随行的官员一再劝谏,不要在沿途的郡县逗留,免得劳民伤财,还增加了安全的风险。
但都没李谱给驳回了,理由也相当的直接了当:朕让百姓免於兵戈,建如此不世功勳,还不能享受享受吗?谁想早点回京,那就走好了,没人留你们。至於安全问题,且不说有三万禁军随行,朕武功盖世,谁能伤得了?
这样的言语,简直是狂妄得没边儿了。
於是一些自诩清流的官员,当夜便离开,提前回京了。其中也包括苏辙,他本人是不想回的,但无奈他是礼部侍郎,清流窝子,不走顶不住同仁们的吐沫星子。还有一个目的就是,他得开始筹备皇帝大婚的事情了。
李正也提前回去了,他是兵部侍郎,此行调动人马甚巨,有很多文案的工作要完成,提前回去也好提前整理出来。
其余的人马,跟随李谱一路游玩,沿凉州、灵州、秦州、岐州,京城便在眼前了。
今日,便歇在渭水之边,明日再赶一程,临近黄昏便可到京城,只是按照计划,黄昏入城不吉,便定於后日晌午入城。
日暮西垂,三万禁军沿渭水扎营,篝火次第升起,宛如点点星光。
李谱拉着桐儿、古丽娅、麦麦提,还有童道辅、李规,月下小酌。童道辅是个有眼力见的家伙,知道自己年岁已高,和年轻的皇帝唠不到一块,又是个太监之身,看人家打情骂俏心里也不得劲,喝了两三杯之后,便借口身体不舒服告退了。
李规性格古板,恪守君臣之别,不愿与皇帝同席饮酒,固执地手扶剑柄,站在旁边护卫。
“我这小皇叔啊,认识他那天就这样,不必理他。”李谱拿起酒壶,张嘴往嘴里倒酒,月光映衬之下,御酒入线一样落入他的口中,桐儿认真地剥荔枝给他,麦麦提看到剥好的荔枝,想伸手去拿,被桐儿拍了一下手背。